新闻分类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0e7a3df5-eee8-4d78-a849-25702729353a.jpg

郑州惠林化工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经理

电话:0371-53376797

手机:15038218962

邮箱:zzhuilinhuagong@163.com

网址:www.zzhuilin.cn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东风南路与永平路交叉口


新材料行业:去粗取精 成就未来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新材料行业:去粗取精 成就未来

发布日期:2017-04-24 作者: 点击: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2015年新材料题材标的公司股价在牛熊变换中始终表现出较高的超额收益,以年初的沪深300指数和wind新材料指数为基数,新材料指数浮动盈余始终高于大盘指数,显示了其穿越牛熊的实力。新材料行业细分方向多,产品差异大,一些细分领域内鱼龙混杂,给投资研判带来难度,不过新材料产业始终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植和有效监管,沿政策面导向顺藤摸瓜,并坚持产业化能力和研发能力并重的选股标准,就能有效遴选具有潜质的细分领域和标的公司。


  石墨烯是性能卓越的新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尚处产业初级阶段,研发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前列。石墨烯相关涉猎公司众多,技术前期研发投入大,投资风险较高。基于此,我们推荐关注具有核心zhuanli技术的上市公司,同时建议把握由行业热点和公司并购等题材带来的短期投资机会。


  高性能碳纤维是高端复合纤维材料,主要应用在工业及航空航天领域,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基础较薄弱,核心技术工艺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垄断。我们认为目前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出路在于打破企业各自为政的分散格局,集中研发力量攻克技术难题。国内碳纤维企业陆续宣布新产能在今明两年投产,值得拭目以待。此外,新能源汽车在今明年集中爆发势不可挡,由于车身质量减轻能够显著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因此汽车轻量化可能再次成为焦点,从需求端利好碳纤维产业。虽然看好产品前景,但设备投入已有过度情况,很多设备因原料或订单影响甚至处于停产状态,有别于市场认识,我们对碳纤维的盈利及高端原丝获取持观望态度。


  磁性材料是电能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材料,应用在工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流产品为钕铁硼和铁氧体,其中钕铁硼性能更佳而铁氧体具备价格优势。2015年钕铁硼需求持续低迷,不少企业开工率不足一半,上市公司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业务拓展逆境求生。由于磁性材料是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核心材料且单体用量较大,因此新能源汽车产量爆发被寄予厚望。建议关注拥有汽车电机业务以及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


  高温合金材料主要应用在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随着“两机专项”的推进具备较大的市场空间、高壁垒和高成长性。行业内标的公司两家,建议关注抚顺特钢、钢研高钠,及特种钢冶炼上游方大炭素。


  每个细分行业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路径,而综合看来,推动材料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在于解决矿产资源的有限性、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和减少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等。材料的创造、改性和升级是新材料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风险提示:宏观及产业政策变化,产业化进程不急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新材料行业现状


  股价特点:高收益率穿越牛熊


  2015年的股市是波澜壮阔的一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从3641点一路攀升5335点,半年内指数涨幅超过50%,若干题材及个股成倍上涨,市场一片欣欣向荣,沪深两市融资融券规模一度超过2.2万亿元。后半年市场急转直下,沪深300指数从6月15日起仅用两个月时间就跌回到年初水平,两融余额在6月15日以后的15个交易日内下跌20%。随后,在多轮稳定市场的政策持续出台后,年末股票指数终于趋于平稳,徘徊在年初的指数水平周围。


  新材料板块具备穿越牛熊的行业特点。新材料板块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在今年前半年的上涨周期中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总体看来,wind新材料指数的涨幅明显高于沪深300指数,截至6月12日其指数的上涨幅度较年初达到164%,显著跑赢大盘。而在其后的大跌行情中,新材料指数的回撤也比较大,7月8日wind新材料指数收于3663点,比6月12日的高点5335点下跌超过30%。尽管如此,从全年的表现综合看来,新材料标的还是收获了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体现了一定的防御性。以年初指数值为标准,wind新材料指数全年保持正向增长、始终跑赢大盘,表现了其穿越牛熊的行业特点。


产业特点1:细分行业众多,大多处于产业化初期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中国制造2025》将新材料领域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技术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个方向,工信部将新材料细分为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特殊金属功能材料、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六个主要方向,每个方向内都有更为详细的划分。可以看出,新材料具有细分方向众多、特征差异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给投资和研究增加了难度。


  综合不同材料的生产规模、利润和产业化程度,我们认为石墨烯材料、碳纤维材料、高温合金材料、磁性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是新材料领域中具备代表性和发展前景的细分行业,并将以上细分行业作为重点覆盖领域。结合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我们认为石墨烯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尚处发展的初创期,高温合金材料处于扩张期而新能源电池材料和磁性材料处于发展成熟期。


  产业化前期资金投入较高,成长期垄断利润丰厚。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需要经历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结合产业周期发展的特点可以看出,新材料的细分行业大多处于幼稚期。这一时期的产品尚未设计成熟,行业利润率较低,但技术变动较大,市场增长率和潜在的需求增长都较快。这一阶段产业的主要驱动力是技术进步,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但一旦产业发展步入成长期,先期进入的企业就可以享有先发优势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获得垄断地位。以高温合金为例,作为新材料的一个细分行业其目前已经步入成长期,具有较高的利润率及旺盛的市场需求,相关企业在钢铁行业整体需求低迷的背景下依旧保持了饱满的订单需求。


  产业特点2:依靠政府资金政策扶植,行业规范呼声渐高


  部分技术薄弱领域依靠政府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新材料领域,垄断地位已经被国外先进企业抢先占据,国内企业的发展相对盲目,产品产业化发展难以完全复制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以碳纤维为例,我国具备稳定生产T300、T400牌号碳纤维的能力,但目前该牌号产品已经相对产能过剩,利润率持续下滑,亟待产品升级。由于自身学科基础薄弱,碳纤维企业产品升级主要依靠进口成套技术设备,目前日本已经能够稳定生产性能近似T1000牌号碳纤维的产品,但日本东丽集团对其自主工艺流程和设备完全保密,我国的碳纤维企业只能辗转取道欧洲,技术、设备的进口并不一帆风顺。在这种情况下工信部出台了《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拟通过国家立项、推进军民融合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建立起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发改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发展急需的大尺寸单晶硅、宽禁带半导体及器件、新型平板显示玻璃、石墨烯、PM2.5过滤材料、高性能Low-E玻璃、高速铁路轮对、液化天然气船用殷瓦合金薄带、钛合金管、海水拌养混凝土、新型防腐涂料等20种左右重点新材料实现批量稳定生产和规模应用。促进材料生产企业与重大示范应用企业建立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清晰的新型关系。”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发展重点1.特种金属功能材料;2.高端金属结构材料;3.先进高分子材料;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5.高性能复合材料;6.前沿新材料。


  打造10个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新材料销售收入超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培育20个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建成若干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预期发展目标: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部分新兴领域产品标准亟待政府规范。产业发展初期由于技术和认识的局限性,产品标准的制定落后于产品研发生产,可能会导致产品市场鱼龙混杂。以石墨烯为例,理论上其分子结构为单层石墨结构,实际应用中为少层石墨结构。一些企业便将多层石墨混淆为少层石墨称其研制成功石墨烯产品。2013年12月,石墨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旗下中国石墨烯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中国石墨烯第1号标准“石墨烯材料的名词术语与定义”。首次明确给出石墨烯关键名词术语和定义的标准,将少层石墨烯定义为“由3-10层以苯环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层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C堆垛,ABA堆垛等)堆垛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2015年1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首批四项石墨烯国家标准,全部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单位牵头起草。2015年3月2015年第一次全国石墨烯标准化工作系列会议召开,石墨烯国家标准制定工作随即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共发布了石墨烯材料的名词术语和定义、化学滴定法测试石墨烯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和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判定石墨烯层数三项石墨烯标准。


  标的选择:产业化能力和研发能力并重


  新材料行业的细分方向差异性较大,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的材料的经营业绩短期内又难以体现,投资多看中其成长性和潜在发展空间,因此格外需要审慎考察材料的发展能力,去伪存真。鉴于此,我们归纳了如下三个选股原则,并通过这三个原则甄选了四个细分方向作为重点关注的新材料细分行业予以覆盖并给出各自的行业特征和投资建议。


  首先,该新材料产业要具备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能够构成有效的进入壁垒。具备较高进入壁垒的行业中的企业能够享有更长的成长期,获取相对较高的垄断利润,获得更长效和丰厚的投资回报。这里所指的壁垒包括但不仅限于zhuanli技术和行业认证,比如高温合金行业的主要下游为军工和航天航空企业,其对产品的认证较为严格且不会轻易更换供货商,该行业就具备有效的进入壁垒,先期进入该领域的抚顺特钢在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80%,并且由于认证过程复杂耗时,即便其他企业后期习得了高温合金冶炼工艺,替代抚顺特钢成为新供货商的难度也比较大。


  其次,该新材料产业与相关替代产品相比要有成本优势,从而才能在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比如石墨烯目前推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于添加石墨烯后产品成本的增加近乎等于或大于性能改善所额外创造出的价值,这就使得产品在推广和替代现有产品的过程中举步维艰。尽管如此,我们观察到在过去十年中石墨烯技术成本下降速度非常快,石墨烯制备已经不单单是科研实验室可以做到的事情,一小部分企业也引进了相关技术设备建设了生产线,那么如果依照这一趋势看,随着石墨烯的关注度提升,未来石墨烯制备和应用成本大概率会继续快速下滑,有先期技术储备的企业将很快表现出先发优势和成规模化引起的。


  最后,该材料产品要顺势而为。这里所说的“势”有两方面含义,首先是顺应复合材料学本身更新换代的大发展方向,比如具备更轻薄、性能更优异、外观更精美等特征;其次是顺应社会潮流的发展趋势,比如消费电子中的光盘逐渐被硬盘取代,那么磁性材料中应用在光盘上的材料品种即便具备优异的性能和卓越的性价比也难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石墨烯:短期看资本运作,长期看技术升级及下游需求培育


  性能卓越的新型碳素材料


  石墨烯结构独特,是目前已知室温下最好的导电和导热材料,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具备极高的透光性和极大的比表面积。石墨烯是一种碳原子单层平面晶体新材料,它独特的碳单层结构一度被认为无法稳定存在。2004年两位英国物理学家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得到石墨烯,并因此荣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内部碳原子紧密排列构成二维蜂巢状晶格,这种稳定的结构赋予了石墨烯极为优异的性能:极强的韧性、透明度和导电性。石墨烯能够拉伸20%而不断裂,具有高达97%的光透过率和仅仅几十欧姆的面电阻。并且科学家从石墨烯成功制备出如富勒烯、碳纳米管,弹道晶体管等其他碳素新材料,大大革新了上述碳素新材料的制备工艺,石墨烯也因此被称为是各种石墨形体之母之称。


  除此以外,石墨烯还有许多独特的性能。比如其具有高性能传感器功能,能够检测出单个有机分子;具有类似“催化剂”的功能,能够制作复合材料强化其电子输送能力;具有吸氢功能,为氢蓄电池的制备提供一种可能;具有双极半导体功能,能够实现CMOS构造的半导体元件;具有无散射传输功能,能够应用在激光元件实现常温下的无散射传输;具有轻微形变即产生电子能量变化的功能,可制作灵敏的应力传感器。换而言之,石墨烯的不同尺寸都有着独特的性能,纳米尺寸的石墨烯具有与众不同的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片状石墨烯由于传导结构特殊,在电、热传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技手段的进步,其性质和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石墨烯可以用作散热材料、透明导电膜、导电添加剂、微型传感器等领域,随着低成本可化学修饰的石墨烯的出现,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也成为石墨烯应用领域的又一个新亮点。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在能量储存、液晶器件、电子器件、生物材料、传感材料和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展现出优良性能。总之,目前石墨烯可应用在散热材料、柔性触摸面板、微型传感器、二次电池、芯片材料等领域,在诸如催化、储氢、海水淡化、癌症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也颇为丰富。


  五花八门的资本介入方式


  石墨烯作为处于幼稚期的新兴产业目前很难有业绩兑现,故而资本参与分享此轮石墨烯盛宴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我们逐一分析了目前市场上真正拥有石墨烯业务的16家上市公司,将其大致划分为技术导向派、产业链导向派和概念导向派三类。


  技术导向派上市公司通过近几年的潜心研发或在资本市场上的兼并重组,目前已经具备了石墨烯产品的生产能力或石墨烯zhuanli技术。目前这样的上市公司有7家,分别是具有石墨烯制备技术zhuanli的方大炭素(600516);具备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并参与石墨矿开采的中国宝安(000009);收购石墨烯企业上海新池能源的正泰电器(601877);具有石墨烯zhuanli且作为第一大股东拥有石墨烯企业厦门凯纳28%股权的中泰化学(002092);设立子公司并邀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石墨烯技术入股的悦达投资(600805);控股石墨烯龙头企业重庆墨希的华丽家族(600503)和拥有石墨烯电缆zhuanli的中超控股(002471)。此外,东旭光电(000413)于2014年8月与北京理工大学签订了5年的合作研发协议,目前尚无成果公告;美都能源(600175)于2015年7月17日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签订了2年的合作协议,目前尚无后续公告。


  资金导向派的上市公司以更加宏观的眼光看待石墨烯产业发展带来的商机。中国宝安(000009)、方大炭素(600516)和烯碳新材(000511)都在积极介入上游石墨产业,试图在石墨烯产业方兴未艾之时与石墨矿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抢占上游资源;东旭光电(000413)与石墨烯服务检测企业以及石墨烯产业联盟建立了稳定的关系;与此同时,烯碳新材(000511)、东旭光电(000413)、德尔未来(002631)、康得新(002450)分别出资设立产业基金或投资公司,试图利用资金优势在合适的时机介入石墨烯领域。


  概念导向派则在过去一或两年内发布过一或两则石墨烯概念的相关公告,此后就基本沉寂至今。其中包括南都电源(300068)在2013年3月公告申请两项石墨烯石墨烯发明zhuanli;新纶科技(002341)宣布在2014年6月成功合成石墨烯并在2015年建成石墨散热膜生产线;南江B(200160)控股的承德墨西科技曾经在2013年初承担了墨西科技建设涂层生产线的项目,但随后考虑到下游需求不足搁置了设立公司的计划;乐通股份(002319)在2013年1月与宁波墨西签订过《石墨烯油墨项目合作协议》。


  类比来看,技术导向派在产业幼稚期需要更多的研发费费用支出,随着石墨烯产业化步伐的加速和下游市场的逐渐开发拓展,当石墨烯产业步入成长期时,技术导向派可能是最先受益并且利润最丰厚的企业,紧随其后的是资金导向派的企业,而概念导向派主要从二级市场中获得收益。


  行情回顾:行业驱动和个股因素驱动估值提升


  目前石墨烯产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在石墨烯上游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化的过程中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科研机构旗下的石墨烯产品以高新技术及高科技含量为主打,企业化的石墨烯产品以题材概念和性价比为主要依托。


  二级市场上的股价波动多以事件驱动为主。石墨烯作为处于幼稚期的新兴产业,进入市场的石墨烯产品多以石墨烯微晶和石墨烯分散液为原料,且大部分产品上市时间不满一年,下游市场开发仍不充分,目前很难有持续稳定的业绩兑现,故而二级市场上每轮因石墨烯而起的股价波动多以事件驱动为主。一方面是行业动态带动的板块整体波动,一方面是某一两家上市公司在一、二级市场上的经营动态带动的个股价格波动。


  以2015年的交易行情为例,受益于产业化提速,下半年石墨烯搜索热度明显上升,行业热度提升拉动整体板块的估值提升。我们在今年5月份发表长篇深度报告《石墨烯产业化提速,大有可为》提到今年将是石墨烯产业化加速的一年,而石墨烯概念在下半年高频率出现在媒体报道上也侧面印证了我们的判断。9月首个国家级石墨烯创新基地落地青岛;10月初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行程包括参观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所,随后华为正式公开表示涉足石墨烯商用领域,将与国际先进科研成果市场化;10月底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在青岛召开,诺贝尔奖得主也应邀到场;此外石墨烯标准制定进一步完善,将石墨烯纳入重点范畴的“十三五”规划呼之即出。一系列的行业动态使得石墨烯愈发频繁的出现在公众视野,石墨烯指数也顺势上扬。


  公司的经营动态也给个股升值带来机会。华丽家族作为南江集团的控股公司始终有石墨烯资产注入的预期,公司股票在1月20日停盘后于5月6日复牌,并公布了增发方案,其中包括收购北京墨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并对其进行增资。北京墨烯控股集团持有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大部分股权,而以上两家企业是国内石墨烯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石墨烯研发、生产能力,两家企业合计持有6项石墨烯核心zhuanli并由超过60项zhuanli正在审核,重庆墨希于今年3月华丽家族停牌期间还推出了量产3万台石墨烯手机。受此利好影响,华丽家族股票复牌后股价连续出现了10个一字板涨停,股价在17个交易日内从6.65元飙升至29.91元。


   投资策略:把握技术基础上的题材投资机会

  石墨烯题材在二级市场上备受热捧的部分原因在于其已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又蕴含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饱含预期差。但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由于石墨是一种相对低价的资源,且石墨烯制备与电子芯片制造等高精尖领域相比是一个进入门槛比较低的产业,因此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甄别“讲故事”的公司和“做研发”的公司。


  石墨烯产业尚处zhuanli布局和产业化研发阶段,技术升级是主要驱动力,长期关注拥有关键技术的上市公司。我国的石墨烯研发水平的提高,石墨烯制备成本已经有了显著下降,但目前在下游领域仍不具备价格优势。国内市场上石墨烯产品产能基本能满足目前的下游需求,由技术升级引导的成本下降将是现阶段石墨烯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上市公司中有7家拥有相关技术zhuanli,其中包括在在新三板上市的常州第六元素。方大炭素、华丽家族、中泰化学和中国宝安拥有石墨烯制备关键技术zhuanli,其中行业龙头为华丽家族控股的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和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墨希科技目前已获得石墨烯相关授权发明zhuanli 1项,实用新型zhuanli2项,正在实质性审核阶段中发明zhuanli 11项,已申报的发明、实用新型zhuanli、实用新型zhuanli共52项;宁波墨西科技目前已获得石墨烯相关授权发明zhuanli3项,正在实质性审核阶段发明zhuanli14项,正在公开阶段的发明zhuanli1项,获得普通许可的zhuanli 4项。


  作为热点题材,短期关注事件动态。中短期看,石墨烯板块在事件驱动下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比如即将出台的“十三五”新材料产业规划中对石墨烯的产业扶植、税收优惠或战略目标的明文规划可能引起二级市场上短期的估值提升。行业间的兼并重组,优质的非上市资产的注入等事件也会给个股带来投资机会。我们也会予以持续关注。


    碳纤维:关注新产能投产和汽车轻量化题材


  碳纤维是高性能复合材料


  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的连续细丝材料,是高端结构复合材料的首选增强材料,比模量和比强度优于氧化铝纤维、玻璃纤维、石棉纤维。碳纤维直径在6~8µm,目前用在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主要有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他们分别使用聚丙烯腈原丝或沥青原丝经过复杂的碳化工艺制备而成。碳化工艺能够将原丝中的氢、氧等元素排出,并通过对纤维进行沿轴向的预拉伸处理使得分子沿轴向取向排列,从而成为一种质轻、高强、高模、化学性能稳定、碳纯度很高的纤维材料。


  碳纤维市场主要为日、美企业所垄断,国内高性能碳纤维大量依赖进口。数据显示,在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本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占到全球产能的49%;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美两国合计拥有全球全能的76%,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我国目前能够稳定生产性能相当于日本东丽T300、T400牌号的碳纤维,主要应用于体育休闲领域。由于产能相对过剩,利润较低,该产品是日美企业考虑退出的产品领域。T800及以上牌号的碳纤维产品大多应用在工业和航空航天领域,目前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和较大的潜在市场空间,我国对此类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2015年恒神股份(832397.OC)宣布其HF40(T800级)碳纤维实现规模化生产,是目前为数不多可以生产该牌号性能碳纤维产品的企业。


  基础薄弱导致的发展困境


  我国的碳纤维产业在过去的20年内实现了产品从无到有的突破。目前我国从事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研制和生产,以及设备制造的厂家有百余家。其中大多是生产体育休闲用品,从事航空航天等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制和生产单位有10余家,从事纤维缠绕和拉挤成型工艺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企业40余家。在产品品类方面,我国基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T300级碳纤维已经能够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T700级碳纤维已经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T800级碳纤维已经开始试生产,而高强高模型碳纤维M50J的生产出技术已经有所突破。


  碳纤维产业目前仍是粗糙型产业,技术改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碳纤维的制备需要原丝制造并经过复杂的碳化、石墨化工艺才能完成,这期间每个变化都需要精确的温度、时间标准进行衡量。由于我国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对技术的重视程度也不足,我国的碳纤维制造业仍处在一个以经验和主观判断为主要生产手段的粗糙型产业,产品多与日本东丽T300、T400产品性能相当。恒神股份目前具备T800性能碳纤维生产能力,但与海外产品相比成本较高,目前还暂时缺乏有效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日本等国对自己的设备以及制作工艺都保持绝机密,我国在海外兼并重组的谈判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依靠进口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来提振国内碳纤维产业信心和需求的产业化道路走得举步维艰,碳纤维产业发展或许需要寻找新的路径。


  前期投入大,对潜在利润的预期不足。在国内应用市场发展不足和国外市场垄断的双重压力下恒神股份从2007年成立至今已经在碳纤维事业上累计投入了40多个亿的资金,2015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总计已达38.7亿元,但公司目前仍未开始盈利,2015年的上半年营业收入575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亏损为5623万元。此外,参考T400和T700s的发展路径,一旦我国制作出相应产品,日本和美国企业可能会联合起来降价,进一步遏制企业改进工艺的动力,并持续压窄企业利润空间。


  碳纤维发展出路:抱团&砸钱


  今年11月我国第一架国产大飞机C919下线,其中复合材料用量达到12%,尽管对国产机型来所已经是一个比例较高的数字,但相比于国外波音系列和空客系列50%上下的复合材料用量,C919对复合材料的使用仍算比较谨慎。据中国商飞的消息,C919客机的复合材料设计用量原本高于实际值,但在组装过程中发现部分结构件难以在国外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不得不转而使用其他材料结构件进行替代。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对国产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的潜在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目前的产业发展并不能满足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技术落后一方面有资金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市场的因素在内。从资金方面看,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仅靠企业自身进行研发难度很大,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持续经营。三板上市的恒神股份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生产高性能碳纤维材料,从2007年至今8年间累计投入超过40个亿,2015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总计已达38.7亿元,但公司目前仍未开始盈利,2015年的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575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亏损为5623万元。从市场方面看碳纤维上下游企业联动性较差,碳纤维下游制品多种多样,上游企业也完全可以在攻克T700、T800的同时,针对下游需求制作其他符合应用领域产品性能要求的碳纤维规格产品,毕竟T系列仅仅是日本东丽为其产品做的牌号标注,理论上讲并不是一个必须执行的产品标准。


  碳纤维产业链和资金链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可以看到我国碳纤维产业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目前的碳纤维行业并未建立起一个集中度高且能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为此工信部2013年出台了《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年中国碳纤维产业联盟成立,该产业联盟由中国建材集团牵头,联合42家碳纤维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涵盖了上下游领域,而且囊括了产界学界。受到国产大飞机下架等消息的影响,资本市场对碳纤维的关注也在升温,除却上文提到的恒神股份,康得新(002450)今年10月与德国迪芬巴赫集团签订协议购入两个全自动化的HP-RTM(高压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场;碳纤维原丝生产商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也宣布申请新三板挂牌,资料已经在股转公司官网公式。


  碳纤维投资策略:关注新产能投产,抓住汽车轻量化主题


  鉴于前期资本金的投入,2016年可能成为实业家与资本家合作出成果的一年。恒神股份(832397.OC)宣布2015年HF40(T800级)碳纤维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入围国家重大项目;干喷湿纺HF30S(T700S级)生产线投入生产,产品经国内权威机构检测,性能达到标准要求;部分基础材料产品理化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产品,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设计研发也取得重大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要工业领域,2016年可能成为其业绩成长的一年。方大炭素(600516.SH)拟与一汽展开碳纤维产品合作,致力于汽车轻量化的研究生产应用,试制样品已经通过了相关性能检测,正在量产上下功夫。康得新(002450.SZ)投资建设的碳纤维生产线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线也将于明年按期正式投产,届时上下游产业链衔接也将成为看点。


  此外,从行业角度看,2015年新能源汽车爆发远超预期,年被广泛讨论多年的汽车轻量化问题有可能在今明两年获得实质性进展。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 2015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0.69万辆,同比增长3倍。10月新能源汽车生产5.07万辆,同比增长8倍,大超预期。而11月、12月是冲量的月份,单月数据将超过10月数据,因此全年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0万辆是比较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由于车载电池加重车身重量,对汽车轻量化的诉求大于普通乘用车,而碳纤维作为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会在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的热潮中获得更多关注。


  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纷纷与原材料供应商合作,组成产业联盟,研究碳纤维低成本化技术,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应用。SGL和宝马公司合作开发低成本汽车用碳纤维;帝人东邦与通用汽车合作开发车用碳纤维;三菱丽阳与宝马合作开发车用碳纤维;美国氰特与捷豹、路虎合作开发车用碳纤维;道-阿克萨与福特汽车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晓星碳纤维应用于韩国现代INTRADO概念车。


  我国长城、上汽、奇瑞、北汽、东风、比亚迪等汽车主机厂都在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但都基本停滞在外覆盖件样件展示,比如上海荣威E50三明治结构碳纤维引擎盖8kg减重3kg;哈弗H6碳纤维改装车在钱罩和前后保险杠上使用了碳纤维材料;北汽concept900轿跑型概念车使用了碳纤维欧翼式车门;而长安汽车与中科院宁波所、湖南大学等单位合作,拟在2017年入门级EV纯电动车上搭载开发碳纤维地板和顶棚,进行实车实验验证,进行碳纤车身开发技术积累。


  碳纤维复合材料未来将由高端汽车向普及型汽车的应用领域的发展。碳纤维发展之初由于原料制造成本过高,成型加工技术单一等因素,制约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仅仅在一些对性能有极高要求的高端的F1赛车,超级跑车上小批量应用,如兰博基尼,雷克萨斯LFA,GT-R,保时捷911GT3等车身。随着碳纤维制造成本的下降,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的成熟,绿色化环保标准的日趋严格,未来有望在更多普通车型上使用碳纤维新材料。


相关标签:去味剂

在线客服
分享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